传承垦荒精神,奏响青春华章:大陈岛的新时代传奇
在东海碧波之上,大陈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垦荒历史。如今,一群怀揣热血与担当的年轻人,以实际行动续写着大陈岛的传奇,让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他们就是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始终坚守传承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团队。
收到总书记回信后,杭师大海韵红途团队成员备受鼓舞,他们谨记教诲,多年来始终砥砺前行,将传承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作为使命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垦荒精神的内涵。
一、团队组建:肩负使命,传承精神
杭师大海韵红途团队成员多为大陈岛垦荒队员的后代,他们怀着对先辈的敬仰和对家乡的热爱,毅然踏上了传承垦荒精神的道路。团队成员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一份家族的荣誉,更是一份历史的责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陈岛垦荒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二、实践活动:多样形式,丰富内涵
(一)志愿服务:践行精神,服务社会
团队广泛开展校地合作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垦荒 “生产力”,讲好共赢故事。“追光少年”垦荒行——白云街道大陈岛垦荒精神实践营(第十四期)海岛联动红色研学活动便是他们的重要实践成果之一。该活动吸引了 800 多名学生参与,传播人次超过 3000。在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大陈岛的垦荒历史,更亲身体验了垦荒精神的内涵。他们参与滩涂劳作,感受当年垦荒队员们的艰辛;学习海岛生存技能,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互动,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了垦荒精神在大陈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责任感。
为了深入挖掘垦荒精神的内涵,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中心实习、加入大陈岛两岸乡情馆实践、前往实验小学支教、走访当地民众以及采访垦荒队员等活动。在大陈岛垦荒精神教育中心实习的队员们,认真学习垦荒历史资料,不断提升自身的讲解能力,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讲述垦荒故事,传播垦荒精神。在大陈岛两岸乡情馆实践的队员们,积极参与展馆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策划,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增进两岸同胞对大陈岛垦荒历史的了解,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前往实验小学支教的队员们,将垦荒精神融入教学课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意识。走访当地民众和采访垦荒队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收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口述史,为传承垦荒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图1 团队志愿实践掠影
(二)口述史整理:记录历史,传承记忆
为了更好地传承垦荒精神,团队成员们对6名垦荒老人及其23名家属进行了采访,并整理记录成册,拟出版40万字的口述史。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不仅为研究大陈岛垦荒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让垦荒精神得以以更加生动、真实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通过这些口述史感受垦荒队员们当年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及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和眷恋。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多名成员系大陈岛垦荒队员后代,成员郭津妤、胡馨文曾于 2016 年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传承垦荒精神的道路上,始终以身作则,发挥着榜样的力量。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身边的人讲述垦荒故事,传递垦荒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垦荒精神的队伍中来。
图2 团队口述采访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见证了新中国建设者们的奋斗历程,也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们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大陈岛垦荒精神将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金亦昕 朱芷沁 沈逸飞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www.sxr.bxada.com/7546.html